劳动者微信工作被认定为加班
来源网站:www.163.com
作者:中工网
主题分类:劳动法律案件
内容类型:普通新闻报道
关键词:加班, 隐形, 案件, 内容, 北京日报, 网易
涉及行业:互联网信息服务, 服务业
涉及职业:白领受雇者
地点: 北京市
相关议题:工作时间, 工人仲裁/起诉
- 北京市三中院审理了一起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工作牵出的“隐形加班”案件。
- 法院明确将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实质性劳动依法认定为加班,保障了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
- 该案判决认定劳动者在微信等软件中与客户或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属于加班,判决公司支付加班费3万元。
- 判决提出了“提供工作实质性”和“占用时间明显性”原则作为对“隐形加班”问题的认定标准。
- 该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候选案例,切实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仅供参考,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
原标题:“隐形加班”明确两项认定标准(引题)
劳动者微信工作被认定为加班(主题)
北京日报讯(记者 张蕾)每一个司法案例都是公平正义的现实写照。市三中院审理了一起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工作牵出的“隐形加班”案件。记者了解到,该案是全国首例在裁判文书中明确“隐形加班”问题的案件。针对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现象,法院将下班后利用微信付出实质性劳动依法认定为加班,保障了劳动者的“离线休息权”。
该起案件中,劳动者李某起诉公司向其支付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2月11日的加班费。李某所主张的加班内容系其下班后,在微信或者钉钉等软件中与客户或者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付出的劳动。但公司认为这不属于加班。
市三中院审理后认为,李某在部分工作日下班时间及休息日利用社交媒体工作已经超出了简单沟通的范畴,该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别于临时性、偶发性的一般沟通,体现了用人单位管理用工的特点,应当认定构成加班,据此判决某公司向李某支付加班费3万元。
该案判决创造性地提出“提供工作实质性”原则和“占用时间明显性”原则作为对“隐形加班”问题的认定标准,顺应了数字时代劳动形态的变化趋势,切实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候选案例。
来源:北京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热门跟贴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